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正文内容

上海世博会和世博精神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0-05-02 点击数: 字体:【小】 【大】
    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对举全国之力举办的这届世博会和世博精神应该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
    人类最早具有博览会性质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5世纪古波斯举办的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受启蒙思想和大革命浪潮的影响,法国于1798—1849年在巴黎举办了11次全国性工业博览会。1851年5月1日,英国举“日不落帝国”之实力,在伦敦举办了一届汇聚全球精华的世界博览会。从首届万国博览会至今160年来,绝大多数世博会是在西欧北美发达国家举办的。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和举办,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在欧美之外举办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参与者的足迹早就出现在1851年的首届万国博览会。商人徐荣村携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参会,并摘得维多利亚女王颁发的金、银奖牌各一枚。此后我国多次参展,展品如丝绸、茶叶、瓷器、景泰蓝、北京颐和园模型都大受欢迎,茅台酒、五粮液、苏绣、北京鼻烟壶、湖笔、青田石雕、常州梳篦、张裕白兰地等近百种精品先后获得各种奖项。晚清以来的一些政治家、官员、思想家和文化人,有的通过随录、新录介绍世博会的“先进与新奇”,有的则以科幻或小说表现中国的“世博梦”,吴趼人、梁启超、郑观应、陆士谔等人,甚至预言世博会将会在上海举办。这些都反映了渴望革新开放、救国图强、振兴中华的良好愿望。今天我们终于梦想成真了。
    经过160年与时俱进的演进,世博会形成了以交流、学习、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世博精神。世博会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这一平台最充分地展示自身,又以最快的速度从别人那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最大量的信息。世博会展现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文明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在交流、碰撞、竞争中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生动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动力。世博会又是推崇探索、激励创新的舞台和园地。早期世博会比较重视的是微观的探索和发明,此后则越来越重视对宏观问题的探索和创新,那么多的“世界第一”,总让人耳目一新,激发人们激烈竞争、你追我赶。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体现了世博精神,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内涵、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上海世博会一定会更好地展示中国,展示世界。